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耕种文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真的可以说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生活,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宁,党和国家也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从古至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长久以来是我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的增收,除去农民的负担,是关乎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政府和农民必须一起努力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减少城市农村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更合理的必须措施。 
提高山西省的农民收入,是解决山西三农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关键点。如果山西省的农民们都没有了后顾之忧,再加上政府和农民一起使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就会增加购买,从而刺激消费,促进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山西省的农民收入,农民的生活就会过的很宽裕,生活的会很幸福,同时为山西省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固的政治基础。提高山西省农民收入,同样也有利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减少整个国家收入差距,有利于把山西省的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到更合理的阶段。所以关于山西省的农民收入问题确实是省内经济层面,社会层面都非常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提高山西农民的收入也是山西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并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的活动。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山西省的农民收入,到底是是通过继续保持山西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是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劳动收入的长久性;还是山西省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直接进行补贴和财政投资,这是山西省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如果能够通过计量分析出各个因素对山西省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也能够为山西省制定一定的利民措施近一点绵薄之力。
因此,本文将采用2003年到2013的山西省的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分析山西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什么的影响,受多大程度的影响,并给出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萨伊在对如何合理进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认为,劳动即劳动力及资本即生产资料和土地这三个必须的要素在产品的生产中共同使得产品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就要从不同的方面下手,促使收入分配合理。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农民的收入想要增加最重要的是要转移剩余的农村劳动力,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非农收入(2006)。
经济学家厉以宁(2008)在论城乡一体化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在于把农村经济搞活搞好,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学者王少周也提出了一些与本文将提出的一些影响因素以及措施。比如提高教育水平等等。
学者刘翠萍认为应该从多个方面各个层次来提高农民的收入以解决农业以及农民收入的问题(2012)。
姜长云认为中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难度会不断加大,必须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才能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3)。
学者萧灼基指出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自身的力量不够,需要政来支持(2003)。
王风表示“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与“农业经济的增长问题”性质是相同的,应该加强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投入(2011)。
李娟、郭建华两位学者针对农民收入构成如何增加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认为农业农民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长治久安(2010)。
本文采用2003年到2013的山西省的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分析山西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什么的影响,受多大程度的影响,并给出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三、模型建立、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一)被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探究影响山西省农民收入的因素,所以被解释变量就是农民收入(记为Y)。农民收入即山西省历年农民人均收入,单位元。选自《山西统计年鉴》2003年-2013年11年的数据。
(二)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有以下五种,分别是:山西省生产总值(GDP),记为X1;,山西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山西省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记为X2;山西省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记为X3;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记为X4;山西省农民教育水平(初中以上),记为X5。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
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如下:
Y=α0+α1X1+α2X2+α3X3+α4X+α5X5+εit  
其中,α0表示常数项,Y表示山西省历年的农民收入,X1表示山西省历年GDP,X2表示山西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山西省总就业人数的比重,X3山西省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X4表示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X5山西省农民教育水平,εit表示误差项。
(三)数据来源说明
山西省历年农民收入、历年GDP、历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历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历年教育水平均来自样本期内历年《山西统计年鉴》;
期间是2003年至2012年的实证研究。
(四)数据详情
年份	GDP亿元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	财政农业支出	农民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教育水平
2003	2380	0.00884	3819	2484	101	60.27
2004	3571	0.00921	4012	2530	104	63.09
2005	4230	0.00982	4116	2890	102	65.14
2006	4878	0.01201	4678	3215	102	67.95
2007	6024	0.01534	6311	3665	104	68.35
2008	7315	0.01607	7023	4097	107	69.02
2009	7358	0.02011	7321	4244	99	70.92
2010	9088	0.02706	8532	4365	103	71.58
2011	11100	0.03334	9032	5601	105	72.91
2012	12112	0.03753	9879	6356	104	75.81
2013	12602	0.04181	10010	7153	106	77.23
四、计量经济学检验	
本文采用计量方法,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变量进行分析回归,使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确定并优化,分析本文中的各个因素对山西省农民收入的不同的影响程度,并给出政策性建议。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7/14   Time: 10:34		
Sample: 2003 2013		
Included observations: 1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611.41	10874.66	-1.067750	0.3345
X1	0.078046	0.385908	0.202239	0.8477
X2	110043.8	52717.30	2.087431	0.0912
X3	0.075927	0.262559	0.289182	0.7840
X4	59.94787	63.89462	0.938230	0.3912
X5	121.6086	100.7014	1.207615	0.2812
R-squared	0.978567	Mean dependent var	4236.364
Adjusted R-squared	0.957133	S.D. dependent var	1551.215
S.E. of regression	321.167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8425
Sum squared resid	515741.4	Schwarz criterion	14.90129
Log likelihood	-74.76338	Hannan-Quinn criter.	14.54744
F-statistic	45.65647	Durbin-Watson stat	2.137515
Prob(F-statistic)	0.000357			
回归分析报告为:
Yt=-11611.41+ 0.078046X1+110043.8X2+ 0.075927X3+ 59.94787X4121.6086X5
R^2=0.978567    ¯R^2=0.957133   DW=2.137515   F-statistic=45.65647
(一)、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1、检验多重共线性
从“表1 最小二乘估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模型很具有显著性,但是x1、X3、的t统计量并不显著,所以笔者认为有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