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理论·学术_课题荟萃
另类革命书写《荷花淀》周悦三;3-4+17
《囚绿记》中“绿”的象征性钟丹;5-6+2
理论·学术_学术沙龙
拎清散文筋骨 拓宽情感表达李建刚;7-8
托物言情 情系民生——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朱书涵;9-10
小说有“我” 熠熠生辉吴宗欣;11-12
古诗词审美“意境说”的教学倪佳;13-15
《庖丁解牛》蕴含的哲理王淑珍;15-16+97
从“语境”到“情境”——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初探宋健;17-18
践行·动态_教研动态
风月同天:《边城》对《离骚》的承袭吴波;王旭景;19-20
《祝福》人物的对话场高海英;21-22
《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情结刘焕仁;23-24
文学作品教学重在品味、鉴赏和建构语言刘志胜;25-26+2
践行·动态_教学精品
《百合花》的三美庹小兰;27-28
思维穿越 问道《师说》梅丽娜;29-30
张孝祥在“苏辛”词风中的过渡作用——以《念奴娇·过洞庭》为例谭佳妮;31-32
《方正》篇与立德树人思想雷同军;32-33
亮点·成效_热点论坛
青春与人性齐飞——试解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马瑞清;34-35
《红岩》的学术价值与教学开发郁大秀;36-38
谐音字的应用、表达及面对的问题李壮;38-39
亮点·成效_探究课堂
统编版和人教版《故都的秋》“同文异样”比较研究马宁;40-41
人教版与统编版教材对《猫》的编撰情况分析路璐;42-44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意象和主旨杨善三;44-45
高中语文思维训练的特点与步骤王晓荣;46-47
《背影》丰富的教学价值分析刘小燕;48-50+2
《湖心亭看雪》教学建议李艳娟;50-52
亮点·成效_教材新解
《乡土中国》常见概念阐释路径和方法王运发;53-55
《醉翁亭记》的“外儒内道”叙事手法及影响杨丽萍;55-56
白描·显微·晦志·娱心——《儒林外史》课前导读教学付贤荣;57-58+97
文本解读的界限吴爽;59-60+97
素养·读写_阅读养成
阅读教学起点与落点的多元呼应周红云;61-62
从“群文”到“群段”——阅读教学的统合之路程秀杰;63-64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诗仙李白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李鸿喜;65-66
识全貌·咀精华·探深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唐敏;67-68
对思维培养内涵的再认识沈静超;69-70
语文阅读主体的层次代入程志伟;71-72
素养·读写_真情写作
通讯的教学方法及应用曹献儒;73-74
带着镜头来写作曾韵;75-76+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写作精神韩霞;77-78
朱光潜的“作文观”马丽;79-80
综合·发展_教学随笔
《故都的秋》彰显的情感矛盾夏月婷;80-81
《荷花淀》语言三昧:景美·人美·情美邱玉科;82-83
诗仙之“狂”及其意蕴李秀芳;84-85
综合·发展_教学备参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闫凤云;86-87
雪莱《致云雀》的音、形、意之美张岚;88-89+97
陆游写给孩子们的诗张红远;90-91
《鸿门宴》的称谓艺术武育新;92-93
综合·发展_考评论坛
记叙类文本阅读常见的失分点凌燕;94-95
古诗文教学与圈点批注法裘燕如;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