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坚定信心 积极作为 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本刊评论员;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系统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逻辑进路孙秀玲;何源源;4-7
“第二个结合”塑造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理路赵君;韦龙阳;8-11
理论前沿
从“被掌握的群众”到“有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理论武装思想的主体性意蕴张彦;李佳忆;12-16+46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创新理论武装的逻辑蕴涵和实践路径杨用才;17-20
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处理的若干重要关系王言胜;康秀云;21-25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演进:历程、特征、启示田雪飞;李欣;26-29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理与路王瑞娜;30-33
中青年学者论坛
中国式精神生活现代化:构成样态、价值审视与实践路径李逸群;户国栋;张轩语;34-38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徐文倩;王天民;39-42
党建研究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实践特征、基本经验及制度完善刘勇;洪光东;43-46
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动力机制张守连;刘骋霄;47-50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视听叙事的策略研究徐靖喻;51-54
德育论衡
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的核心要义、涵育价值与实践进路吴云志;许嘉诚;55-58+86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青年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孙虹玉;孙来斌;59-6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课”联动培育模式探索刘兴华;王梦婷;64-67
课程教学
基于观察学习理论的“大思政课”形态优化分析陈金慧;代玉启;68-72
一体化视域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探析喻永均;陈希;73-7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三维向度汪俊斐;傅琳凯;78-81
新媒体思政
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王春霞;82-86
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逻辑与风险防范周汉杰;麦心念;87-90
学工视窗
红色美术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杜鹃;衡哲;91-93
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探究张鑫凝;韩萌;94-96
内蒙古工业大学:坚持党建统领 筑牢战斗堡垒 助力晋位升级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构建“一体两翼、三个结合”国防教育格局98